-
荆州开发区靶向招商构筑工业新高地
在长江经济带战略引领下,荆州开发区通过精准招商引资,构建起"招大引强、培优育新"的产业生态。作为区域工业振兴主引擎,园区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,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,形成"签约-开工-投产"全周期服务链,为荆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 一、产业链精准招商构建新格局 荆州开发区打破传统招商模式,编制新能源汽车、光电子等六大产业图谱,实施"一链一策"靶向招商。通过重资产投入建设标准化厂房,吸引沃特玛等龙头企业"轻资产入驻",实现新能源电池等项目快速落地。园区建立"十个一"工作机制,2021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3个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30%。 二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全球首套智能激光裁剪系统在爱斯达智能工厂投用,单件服装裁剪效率提升20倍;能特科技建成国际领先的维生素E生产线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;亿钧玻璃通过上下游整合实现逆势增长,环保指标优于国标30%。园区企业近两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%,形成43项行业核心技术。 三、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活力 推行"一枚印章管审批"改革,将38项市级权限下放至开发区,审批时限压缩75%。创新"一区多园"管理模式,统筹沙市、江陵等片区产业布局。设立专项奖励资金,对50家上市企业给予政策扶持,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。 四、绿色智造引领转型方向 克林纳齐研发的仿土海绵技术应用于生态修复工程,唯思凌科工业机器人实现进口替代。美的冰箱通过自动化改造,在产能提升31%的同时减少46%用工。园区建成12个省级绿色工厂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%。 当前,荆州开发区正围绕"智能装备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"三大领域深化产业链招商,计划三年内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。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园区已成为长江中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。
2025-09-01
-
荆州政务改革与招商创新双轮驱动发展
近年来,荆州市通过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与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双轨并行,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以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窗受理”“一事联办”为核心的政务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办事效率,同时依托政策扶持与情感纽带,吸引大批优质项目落地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 一、政务服务“三个一”改革成效显著 荆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聚焦企业群众需求,在全省率先构建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”模式,将377项社会民生事务纳入标准化窗口办理,办结率达100%。通过整合30类高频事项办理流程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80%,材料精简30%。电子证照库累计归集数据超9亿条,60万本电子证照实现跨部门调用,“鄂汇办”移动端可办理42项便民服务。 二、招商引资“三干精神”破解发展难题 面对外部环境挑战,荆州市招商部门以“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、少说多干”为行动准则,组建十大专项招商团队,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4个,协议投资额突破800亿元。通过联动泛珠三角地区资源,世界500强企业安波福、法雷奥等相继落户,文旅产业新增华强方特等标杆项目。 三、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服务体验 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免费刻章、证照邮寄等惠企措施,设立帮办窗口解决群众“多头跑”难题。石首市试点餐馆开办主题服务,办理时限从35天压缩至7天。招商团队运用“云洽谈”等数字化手段,确保疫情期间项目对接不断档,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商活动超百场。 四、长效机制护航营商环境优化 建立“日巡查、季考核”的政务监督体系,开展红旗窗口评选激发服务效能。招商领域推行“首问负责制”,为落地企业提供全周期要素保障。湖北合聚高分子材料等企业将生产基地整体迁入,二期项目加速推进,印证了“以商招商”的良性循环效应。 当前,荆州市正以“小蜜蜂”“店小二”式服务精神,推动政务与招商协同发力。随着首批100项高频事项“一链办理”全面上线,以及千亿级招商项目持续落地,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出新的产业活力。
2025-09-01
-
荆州开发区创新驱动打造工业4.0新高地
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,荆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,通过精准招商引资、优化产业布局、强化服务效能等举措,加速推进工业4.0转型升级。园区通过构建“一区多园”发展格局,推动五大主导产业集聚,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,成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。 一、产业链精准招商构建发展新优势 荆州开发区围绕汽车零部件、光电子、纺织印染等主导产业,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,实施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,重点对接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龙头企业。通过“地等项目”模式,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和标准化厂房建设,吸引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落户。 二、项目全周期服务提速工业升级 推行重大项目秘书制,由部门负责人全程跟进项目落地,通过“三张清单”管理解决建设难题。行政审批实行“一窗通办”,审批时限压缩60%以上,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加速。2023年园区新开工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5%,投产效率居湖北省前列。 三、多园联动打造产业集群高地 整合沙市、江陵等七大园区资源,形成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医药化工等五大产业集群。湖北恒隆汽车转向系统产能居亚洲前列,五方光电红外滤光片市场份额全球领先,沙隆达农药生产基地通过国际认证。 四、基础设施升级支撑产城融合 建成“三纵七横”骨干路网和5座变电站,蒙华铁路、盐卡港扩建工程投用后物流效率提升40%。实施雨污分流和工业污染综合治理,园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2%,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。 五、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试点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改革,38项市级权限下放至开发区。设立转型升级专项基金,累计投入超2亿元支持企业技改。投融资平台整合土地、环保等资源,盘活闲置资产规模突破50亿元。 六、对标一流擘画未来五年蓝图 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、B型保税物流园等新载体,力争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。重点培育量子通信、卫星应用等前沿领域,推动美的冰箱、华讯方舟等基地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。通过“比学赶超”机制,持续巩固全省工业增长极地位。
2025-08-29
-
荆州开发区以绿色转型引领产业升级新路径
作为荆州市工业经济主阵地,荆州开发区近年来通过精准招商引资与生态化改造双轮驱动,实现从传统制造基地向绿色智慧园区的跨越式发展。园区聚焦汽车零部件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,构建循环经济体系,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。 一、战略定位重塑发展格局 荆州开发区明确"生态优先、产城融合"发展路径,将原64平方公里核心区扩容至318平方公里,形成"5+9"产业园区布局。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绿色循环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协同,实现单位GDP能耗连续三年下降12%。 二、循环经济破解化工围江 投资33亿元建设的绿色循环产业园,完成74家化工企业搬迁改造。其中安道麦公司通过工艺升级,年减排废水52万吨;华中表面处理产业园采用集中治污模式,服务百余家企业,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。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%,热力管网覆盖率达90%。 三、外资集聚培育新质生产力 累计引进法雷奥、施坦达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,汽车零部件外贸基地年出口额突破30亿元。益曼特健康产业园通过跨国技术合作,建成全球最大维生素E生产基地。近三年外资项目投资额超过前二十年总和,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闭环。 四、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推行"标准地+先建后验"改革,工业审批时限压缩151个工作日。建立项目秘书全程跟进机制,促成伟速达等项目实现"当年签约、当年投产"。发行专项债券20亿元,建成四纵七横交通网络和59公里地下综合管廊。 五、生态修复提升空间品质 完成范家渊生态公园等景观工程,配套建设常湾逸居等智慧社区,安置居民6500余户。实施长江岸线复绿工程,关停落后产能企业28家,园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5%,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 当前,荆州开发区正加速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建设,通过政企协同的绿色发展模式,持续擦亮国家级经开区生态名片,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2025-08-29
-
荆州公安县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工业振兴
荆州市公安县通过强化法治保障、优化服务机制,在"大抓工业抓大工业"行动中取得显著成效,2020年落地29家工业企业,形成招商引资良性循环。当地公安机关创新推出"三个无忧"护企模式,以十条硬核措施破解企业发展难题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。 一、制度创新构建护企新格局 公安县公安机关率先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,建立涉企警情快速响应、法律咨询专线服务等机制。通过"千警进万家"专项行动,累计走访企业300余家,化解矛盾纠纷75起,对涉企案件实行"首接负责制",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。 二、服务升级打通便企快车道 推行"一次成"政务服务改革,出入境管理实现商务签注时限压缩33%,为重点企业开通"绿色通道"。车管所实施"一窗通办"改革,新车登记办理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,同步开展交通安全进企业活动,服务1200余名员工。疫情期间组织专车接送返岗工人,保障山鹰纸业等龙头企业复工复产。 三、重拳整治净化市场环境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破获系列破坏电力设施案等涉企案件10起,批捕侵犯企业权益犯罪嫌疑人13人。建立警企联防机制,对工业园区实行14小时巡逻防控,成功打掉以龚某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,获赠企业锦旗表彰。 四、柔性执法彰显法治温度 贯彻"少捕慎诉"司法理念,对3起涉企管理人员案件依法不批捕。妥善处置劳资纠纷,帮助20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24万余元。建立企业"零干扰"制度,清理下放33项审批权限,16项高频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。 五、作风转变凝聚护航合力 开展"法制宣讲进企业"活动,组织刑侦、经侦等警种宣讲反诈防骗等法律知识。强化队伍监督,整治"冷硬横推"等作风问题,通过媒体公开投诉渠道倒逼服务提质。目前全县涉企案件同比下降明显,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。 通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,公安县实现工业底盘持续壮大,形成"引进-落地-发展"全周期服务闭环,为荆州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。
2025-08-27
-
荆州开发区16个重点项目投产助推产业升级
近日,荆州开发区通过精准招商引资,推动沃特玛新能源产业园等16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投产,标志着当地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这批项目覆盖新能源、高端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领域,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项目集群凸显产业协同效应 此次投产的16个项目形成产业链互补格局,其中新能源领域以沃特玛项目为代表,配套引进电池材料、储能系统等关联企业;汽车零部件板块聚集了轻量化车身、电控系统等细分领域企业;电子信息产业则聚焦电路板、智能传感器等产品。多领域协同发展有效降低了园区企业的采购与物流成本。 二、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部分投产项目采用了行业领先技术,如某化工建材项目运用工业固废再生技术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;某纺织印染企业引进数字化染色设备,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。开发区通过设立专项技改基金,已推动七成投产项目完成智能化改造。 三、就业与人才培育双向发力 根据测算,新项目将创造技术研发、生产管理等多元化岗位,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类岗位占比超三成。开发区同步启动校企合作计划,联合本地院校开设订单班,针对性培养产业急需人才。 四、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 为保障项目高效运营,开发区新建标准化厂房、专用变电站及物流中转中心,并开通重点企业货运专线。环保方面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,实现园区企业废水统一处理。 五、后续服务机制全面跟进 开发区组建项目服务专班,建立从投产到达效的全周期跟踪机制,重点协调解决产能爬坡阶段的设备调试、市场开拓等问题。目前已有配套政策对首批达标企业给予研发补贴。 此次项目集中投产,将进一步强化荆州开发区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中的节点作用,为区域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案例。后续还将有二期项目陆续启动建设,持续完善产业链生态。
2025-08-27
-
荆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荆州开发区近年来通过强化招商引资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推动产业升级等举措,逐步形成以高端制造、绿色循环、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体系。园区通过平台扩容、基建完善、服务创新等多维度发力,吸引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和重点项目落户,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 一、平台扩容构建发展新格局 荆州开发区历经两次战略扩容,面积从最初64平方公里拓展至318.5平方公里,形成覆盖14个产业园区的“一区多园”布局。园区构建“三纵四横”路网骨架,完成141.8公里主干道路建设,同步推进雨污分流管网覆盖81.9平方公里,累计腾退工业用地2.7万亩,实现从“项目等地”到“地等项目”的转变。 二、招商引资践行“四千精神” 园区将招商引资列为“一号工程”,建立“六个一”精准招商机制,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。招商团队累计行程超30万公里,成功引入多家全球行业领军企业,包括汽车零部件、表面处理、量子通信等领域的标杆项目。近三年外资项目落地数量超过过去三十年总和。 三、项目落地跑出“开发区速度” 通过“先建后验”审批改革,工业项目报建手续从18项精简至4项,审批时限压缩151个工作日。建立企业秘书制度和联席会议机制,推动多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、当年投产。园区创新发行专项债券,组建多支产业基金,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融资支持。 四、产业转型激活内生动力 设立超60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企业技改升级,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化转型。本土企业通过技术攻关打开国际市场,部分产品在全球细分领域占有率超70%。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,军民融合产业园集聚雷达、航空航天配套企业,年产值突破35亿元。 五、绿色循环树立生态标杆 建成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,实现电镀废水集中处理。配套建设30公里工业污水管网,日处理能力达3.2万吨。园区企业间建立氢气、氯气等资源循环利用网络,年减排污染物超1600吨,获评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。 六、创新生态培育科技引擎 设立光电子通信产业园,支持企业攻克量子通信、石英纤维等关键技术。园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创新奖励资金,培育多家掌握国际标准制定权的科技型企业。通过天使基金、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,助力30余家企业完成技术成果产业化。 当前,荆州开发区正以“亩产论英雄”为导向,持续优化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,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。
2025-08-27
-
荆州"鸳鸯"商标焕新升级 纺织业龙头启动品牌合作招商
荆州市大中床上纺织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启动"鸳鸯"品牌战略合作项目,面向纺织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招商引资。该项目依托具有67年历史的民族品牌资产,计划通过股权投资、品牌授权等多元合作模式,打造现代化床上用品生产基地,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,投资回收期3年。 一、品牌历史积淀深厚 "鸳鸯"品牌源自1954年成立的沙市床单总厂,曾两次荣获纺织行业国家最高质量奖项。在计划经济时期,其产品远销全球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,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领先。作为传统婚庆用品的代表品牌,"鸳鸯"在35岁以上消费群体中仍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。 二、项目合作模式创新 本次招商提供三种差异化合作方案:一是品牌股权投资模式,合作方可通过注资1500万美元获得商标资产对应的股权;二是柔性贴牌生产模式,按实际产量支付品牌使用费;三是商标租赁经营模式,适合具备成熟渠道的企业快速切入高端家纺市场。项目规划用地100亩,环保指标符合国家标准。 三、产业升级空间显著 随着国内婚庆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,传统家纺品牌迎来复兴机遇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具有文化内涵的老字号品牌在高端市场溢价能力达30%以上。该项目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化生产技术,可有效提升传统产品的时尚度和功能性。 四、投资者资质要求明确 招商对象限定为年度营业收入行业排名前20的纺织企业或上市公司,重点考察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渠道资源。合作企业需承诺保持"鸳鸯"品牌的核心文化元素,并在产品研发、市场营销等方面投入相应资源。 五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荆州市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,已形成从纺纱、织造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。当地政府对传统品牌振兴项目提供土地、税收等政策支持,并配套建设了专业物流园区和质检中心。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区域纺织产业向品牌化、高端化转型。 六、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国内高端家纺市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%以上,消费者对具有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。行业研究显示,成功实现品牌焕新的老字号企业,其市场价值可在3年内实现翻倍增长。该项目通过精准定位婚庆细分市场,有望快速重建渠道优势。
2025-08-14
-
湖北实施"双百工程"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 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
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,湖北省通过实施新闻出版广电产业"双百工程",重点扶持200家文化企业和项目,打造文化产业集群,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活力。该工程通过三年滚动计划,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,培育新兴业态,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。 一、战略布局锚定发展新坐标 湖北省立足"十三五"规划要求,将新闻出版广电业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主渠道。随着"一带一路"倡议深入实施,湖北依托区位优势,以"双百工程"为抓手,推动长江传媒、知音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,同时培育斗鱼网络等新兴数字文化企业。 二、三大梯队构建产业新体系 工程建立龙头企业、示范企业、重点企业三级培育体系,覆盖传媒出版、影视制作、数字创意等领域。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基地、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平台集聚效应显著,形成从内容生产到版权交易的完整产业链。 三、百个项目激发创新活力 重点支持国家数字出版数据灾备系统、长江云政务平台等30个示范项目,以及知音桥心理咨询平台、VR医学教育应用等70个重点项目。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业态融合,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有声读物资源库、中文在线的家庭图书馆项目。 四、政策赋能培育增长极 湖北省通过健全现代企业制度、优化产业布局等举措,促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。武汉中心书城、襄阳汉江绿色印刷产业园等载体建设,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。2016年行业总收入的两位数增长,印证了政策实效。 当前,湖北正通过"双百工程"加速文化资源整合,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,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,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。
2025-08-09
-
荆州开发区打造千亩PCB产业园 吸引汽车电子产业链龙头入驻
为加速高端制造业集聚,国家级荆州开发区启动千亩印刷线路板(PCB)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,计划总投资4亿美元,建设20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及配套体系,重点引进汽车电子等产业链龙头企业。项目依托区域完备的产业基础与环保承载能力,目标打造华中地区PCB制造新高地。 一、项目规划与产业定位 项目规划用地600至1000亩,拟建16栋全框架工业厂房及8栋配套功能建筑,引进810台多层PCB生产设备,年产能达1000万平方米。园区定位为汽车电子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核心配套基地,尤其鼓励汽车零部件厂商参与合作,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 二、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荆州开发区作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,已实现“七通一平”基础设施全覆盖,水运、铁路、公路联运网络衔接长三角与成渝经济圈。区内现有机械电子、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,集聚了五方光电、通宇通讯等30余家上下游企业,可为PCB项目提供供应链协同支持。 三、环保合规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环评已通过专业机构认证,荆州开发区PCB产业园环境容量充裕,可满足高规格印制电路板生产要求。园区同步规划废水处理、危废回收体系,确保符合绿色制造标准。 四、投资者导向与政策支持 项目优先面向汽车电子领域企业,尤其欢迎国际知名汽车配套厂商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参与。荆州开发区提供土地优惠、税收减免等政策,并依托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转化支持。 目前,园区已吸引多家光电科技、智能装备企业入驻,PCB产业园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荆州“光芯屏端网”产业生态链,强化区域高端制造竞争力。
2025-08-09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